目前分類:情緒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昨天日本演藝圈最驚爆的消息, 就是暱稱NoriP的資深偶像巨星酒井法子, 在丈夫高相祐一因吸食安非他命被捕後, 攜子失蹤. 她出道至今一直忠心耿耿的經紀公司"Sun Music"的社長(創辦人相澤秀禎之子)相澤正久甚至說出"我希望不要發生最壞的結果"這樣的話, 代表他已經做出了最壞的打算. 我的好友在噗浪推了一句話:"憂鬱症是這樣累積出來的嗎?"......
回顧1985年12月, 一個菜鳥--酒井法子, 從福岡上到東京. 當年在日本, 一個菜鳥和經紀公司簽了約, 進入演藝圈後, 不是馬上就可以出道的, 必須先經過嚴格的訓練, 在訓練過程中, 甚至出道資歷不深時, 必須住在經紀公司宿舍, 被同公司的學姐和經紀人帶. 當年負責照顧酒井的學姐, 是1984年日本唱片大賞新人王--岡田有希子(暱稱Yukko), 當年還留下了這樣的照片
(前面坐著彈鋼琴的是岡田, 後面站著的是酒井). 另外, 因為當明星需要常趕通告, 沒辦法固定上課, 所以都會加入所謂的"明星學校"-趕通告可以算公假的學校. 當年日本有3大明星學校: 日之出女子中學, 明治大學附屬中野高校夜間部, 以及崛越學園. 於是, 酒井也成為岡田同校--崛越學園的學妹, 兩人差2屆. 個性溫厚的岡田, 對學妹們(甚至其他經紀公司的後輩藝人)是照顧有加.
1986年4月8日, 岡田在她全盛時期, 以18歲的稚齡, 遽然從公司大樓跳樓自盡身亡. 事實上, 1986年2月, 岡田才發表她第1張冠軍單曲, 證明她的實力; 她也才剛從崛越畢業沒多久; 她也剛獲准搬離公司宿舍, 自己租房子住. 無論如何, 她都沒有自殺的理由. 在精神醫學還不發達的1980年代, 媒體不斷猜測可能的自殺理由, 最後把責任推給一位年紀比她大很多歲的資深藝人--峰岸徹(在日劇"高校教師"中飾演女主角的父親, 在"送行者"中則飾演男主角的父親, 2個角色都是不負責任甚至變態的壞父親, 去年因肺癌病逝, 享年65歲)的感情糾紛. 不過在精神醫學發達的現在, 很多岡田的粉絲在觀察過去她現場演唱的影片後, 發現一些細微的異常動作, 而認為她很可能很早之前(1985年左右)就已經罹患了嚴重的躁鬱症. 至於引發躁鬱症的原因, 根據現代的精神醫學, 我們知道絕對不是單一的原因, 一定是很多壓力來源一起出現, 加上長期累積, 才會導致. 而以她的工作量, 整個1985~1986年幾乎是行程滿滿, 顯示她根本沒有就醫過. 至今岡田的忌日都還是有死忠的粉絲到現場獻花.

小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轉載自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20755
2009/4/8
馬偕醫院引進 結合藥物、認知及行為治療 積極尋求解決途逕 改變邊緣人格思考模式
【本報台北訊】邊緣性人格病患是自殺送急診室的常客,有病患照三餐自殺,馬偕醫院最近引進「辯證行為治療」,可降低自殺、自傷次數,並降低病患憂鬱、焦慮情緒。 台灣自殺問題嚴重,自殺已經連續七年進入國人十大死因,去年奪走四千四百零六條人命。馬偕醫院自殺防治中心統計,去年追蹤管理的自殺危險個案高達一千六百七十一人。 其中一名二十四歲女大學生的自殺自傷次數不清,她因為父母離異,母親工作不穩定,無法給予良好照顧,極度沒有安全感,在上大學後結交同性朋友,只要一懷疑女友有任何離開她的念頭就割腕,整條手臂都布滿一條條的疤痕,後來連韌帶都被割斷,必須上石膏固定。 還有一名被丈夫要求離婚的女子,一周自殺三次,割腕、刺腹、服藥過量統統來,因為拿水果刀自殘腹部太嚴重,而住院治療。 精神科主任劉珣瑛指出,這些都是邊緣性人格的精神疾患,具有強烈的情緒不穩定、空虛、疼痛、衝動行為,為避免被拋棄,會做出激烈舉動。最極端的案例是一天三次自殺分別被送往台大、馬偕、亞東醫院,這類的病人可能合併輕鬱、重鬱或焦慮,的確需要藥物治療,但療效有限。 馬偕醫院引進的辯證行為治療方式,結合藥物、認知及行為治療,心理治療師不只聆聽,還會尋求解決途徑,採團體及個別治療、電話追蹤等,改變病患以自殺為解決情緒手段的思考模式。 精神科主治醫師吳書儀說,馬偕醫院針對四十八名自殺、自傷送急診室的病患,進行辯證行為治療,密集治療半年後,使用貝克憂鬱量表測量,憂鬱指數從九十分下降到五十分,貝克焦慮量表分數從五十二點五分下降四十二點五分,自傷送急診次數從每個月兩次下降至零點一次,自殺企圖送院從每個月一次下降到零點二次。 劉珣瑛表示,辯證行為治療目前只在馬偕醫院推行,由於成本很高,院方希望盡快通過健保給付,推行到其他醫院。

小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3/9/5/100739562.html?coluid=6&kindid=28&docid=100739562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4/0/6/100740608.html?coluid=6&kindid=28&docid=100740608&mdate=090715064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yPUF-AnoxQ 福田首相辭職記者會怒嗆記者:"我跟你不一樣!"經典畫面

中評社香港9月5日電/當地時間9月1日晚上9點半,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召開緊急記者會,宣布了辭職的決定。此時,距福田新內閣改組剛好1個月,距日本特別國會原定開幕日期還有11天。福田應該知道,在這樣的時間辭職,只會留下一堆罵名,那為什麼他還是執意辭職?他辭職前發生了什麼?有多少人知道他要辭職?9月3日的日本《朝日新聞》報披露了福田辭職的內幕。   

小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時健康 陳怡君/台北報導】
憂鬱症是一種臨床表現多變的情緒疾病,在東方社會與文化中,容易將憂鬱症視為是性格軟弱所致,也曾有宗教領袖公開表示,憂鬱症是太在意自己,患者應多關切週遭,多幫助別人就可以消弭憂鬱症。這類言論多少是造成憂鬱症就診率偏低的原因,而旁人的眼光也常讓患者承受莫大的壓力。   

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皇吉表示,在漢民族的文化觀念中,每個人都應善盡自己被賦予的社會責任,至於個人的情緒問題,則應自我掌握與克服。不過,憂鬱症的成因錯綜複雜,涉及複雜的心理學與生物學及環境因素,當前認為其致病機轉源自於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使患者的身心均受到影響,不但有低落沮喪的情緒,常見的生理症狀包含慢性疼痛、焦躁不耐、腸胃不順暢或是失眠等問題。憂鬱症是情緒的疾病,患者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相關的生理反應,是無法單單以堅強與勇敢解決這些症狀。   

小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黃菁菁/東京十九日電】

《週刊新潮》報導指出,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政局內憂外患、支持率低落的壓力下,近來嚴重失眠,體重驟減五公斤,在國會上頻咬指甲、目光飄浮,偶而還會莫名其妙發笑,有精神醫師指出,麻生似乎有了憂鬱症的症狀。

報導指出,日本電視台的民調顯示,麻生的支持率已跌到九.七%,但麻生仍表現得不以為意,他強調將靠外交實力來提升施政成績。但事實上,麻生最近的行為舉止都讓人感覺和往常不同。

麻生去年因唸錯漢字而被指責是漫畫看太多,在精神上已受到相當的打擊。去年十一月與最大在野黨民主黨黨魁小澤一郎在國會辯論時,麻生的演說已看不到以往的霸氣,最近更流露出焦燥與不安。

麻生原本充滿自信,但在二月一日出席瑞士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返日後臉色就變得很差,他自己也說當上首相後瘦了五公斤,腰圍也細了二公分,從麻生學生時代就替他製作西服的老店最近還幫他修改了十幾條褲子。

小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blog.chinatimes.com/prayer/archive/2009/02/05/373169.html

因為參與製作聖嚴法師的傳記《枯木開花》,並主持聖嚴法師的新書發表會,在二○○○年前後,和聖嚴法師有比較多的接觸,也常去金山法鼓山和北投的農禪持;事實上,我一直到現在還按月接到法鼓山的刊物和活動通知,知道聖嚴師父最近又去了哪裡、做了什麼,就會放心。
雖然在信仰基督教後,我已很少跟聖嚴師父和法鼓山來往了,但仍持續關心著;之前有機會看到聖嚴法師的公開講話,當時覺得他整個人都不太對,擔心他的健康,想說應該要問候一下,一拖一忘,聖嚴法師走了。
好在聖嚴師父交待了遺言「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他是不會在意的。

小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4609718.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不應全用歐美臨床精神醫療

小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是自殺者遺族"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14430
其實,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自殺不是問題解決的辦法。作者的同學自殺時,手裡握著《難以承受的告別》的書; 作者的姊姊自殺前,在日記本上寫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她們會不知道,她的死會讓周圍的人多傷心嗎?   
在許多國家都已證實,生命教育的傳統教材,並無法降低自殺死亡率。當然,並非生命教育無用,而是施行 的心態與方法錯誤。幫助的前提是接納,而不是急著劃清界限,好像自殺是另一群人會做的事,而我們高高在上 的想伸出援手,想要幫助「那種人」。   
喜、怒、哀、樂都是同等可愛,而且是必然存在的情緒。若說要「走出」悲傷,或要做「悲傷輔導」,都是 在對悲傷的情緒貼標籤、污名化為悲傷不好,所以要「走出」來;悲傷不正常,所以要「輔導」。   
實際上,人們因為有愛,所以悲傷。因為心軟,所以容易受傷,這就是生命的厚度,也就是對生命事件真實的 回應。專家與遺族這雙重角色的結合並不容易,因為這個社會很難容忍一位「專家」有脆弱、悲傷的一面?   

小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Nate (Nate River) 站內: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星光 黎楚寧昨夜自殺身亡
時間: Fri Nov 14 11:24:35 2008

來爆個自殺的人在想些什麼的八卦吧~

小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難以承受的告別:自殺者親友的哀傷旅程》
Silent Grief : Gliving in the wake of suicide

作者: 克里斯多福.路加斯、亨利.賽登(Christopher Lukas
譯者:楊淑智

小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位牧師的女兒,她天生 就是一位腦性痲痺患者,全身佈滿不正常的高張力,且無法言語。但,她卻靠著無比的毅力與信仰的扶持,
在美國拿到了藝術博士,並到處現身說法,幫助他人。

有一次,她應邀到一個場合 演"寫"(不能講話的她必需以筆代口),會後發問時,一個學生當眾小聲的問:「妳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
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妳都沒有怨恨嗎?」

小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